首页 > 村社简介
购物车
0

村社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曲阳县小盖都村的由来



盖都山的由来

  《史记》(秦始皇本纪第六)载:“……七年(即公元前240年),将军骜死。以攻龙、孤、庆都。”正义《括地志》云:“又定州唐县东北五十四里有孤山。盖都山也。”然而,在定州东北五十四里处,是一片平原,盖都山在两千年后不翼而飞!很明显,史料有误。在曲阳、定州、唐县交界处有一座孤山,南高北低,最高海拔478米,方圆十几里。此山近代有“嘉禾山”、“嘉山”、“无影山”等多个名称。地处定州西北正好离定州约五十多里。按照现在这个山的位置,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它应该叫盖都山。在此山东南6华里处,现在还有盖都村庄的宿影。

盖都村的探寻

    据《曲阳县志》:秦初年(公元前221年),置曲阳县,治所在今曲阳县城西2公里处。《曲阳县志》介绍:“赵国修建都城的民夫在此住过。”战国时已形成村落。随着人口的增多,地理的变化,现分为大盖都村和小盖都村。

秦始皇出生地

    秦始皇生于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邯郸市内朱家巷一带。据《史记》第六卷《秦始皇本纪》记载,秦始皇于秦昭王48年正月生于邯郸,其父曾作为秦国的人质住在当时的赵国首都邯郸,见到大商人吕不韦的爱姬(史称“赵姬”),悦而取之,生始皇。经有关专家考证,秦始皇出生的确切地点在当时的赵都邯郸的廓城(大北城)温明殿遗址和丛台以南,在今城内中街以东,丛台公园西南的朱家巷一带。

秦始皇的属相

   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国,开创这一伟大功绩的人,就是雄才大略,赫赫有名的秦始皇(公元前259年——前210年)。公元前259生于周赧王五十六年,壬寅,属虎,五行生肖为水虎。名赢子,秦庄襄王之子,秦王朝的建立者。

秦王朝的德性

    据《史记》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: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,集解郑玄曰:“音亭传。”索隐音张恋反。传,次也。谓五行之德始终相次也。汉书郊祀志曰:“齐人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,始皇采用。”以为周得火德,秦代周德,从所不胜。正义胜,申证反。秦以周为火德。能灭火者水也,故称从其所不胜於秦。方今水德之始,索隐封禅书曰秦文公获黑龙,以为水瑞,秦始皇帝因自谓为水德也。改年始,朝贺皆自十月朔。正义周以建子之月为正,秦以建亥之月为正,故其年始用十月而朝贺。衣服旄旌节旗正义旌音精。旄音毛。旗音其。周礼云:“析羽为旌,熊虎为旗。”旌节者,编毛为之,以象竹节,汉书云“苏武执节在匈奴牧羊,节毛尽落”是也。韦昭云:“节者,山国用人节,泽国用龙节,皆以金为之。道路以旌节,门关用符

节,都鄙用管节,皆用竹为之。”皆上黑。正义以水德属北方,故上黑。

    战国晚期,涌现出了一位承前启后的大理论家邹衍。他是战国时代的齐国人,稷下学宫的优等生,诸子百家里的阴阳家就是他开创的。他综合前人关于阴阳五行的研究成果,以《尚书•洪范》为基础开发了一套“五德始终说”,这套学说简而言之,就是说世界的基本元素是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,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,天下万物都是出自他们克来生去的复杂关系。其他还有五色五方五味五音五向什么的,都和这五行是一一搭配:比如木是东方,属青色;火是南方,属赤色;土是中央,属黄色;金是西方,属白色;水是北方,属黑色,等等。

秦数以六为纪

    据《史记》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:数以六为纪,符、法冠皆六寸,而舆六尺,六尺为步,乘六马。集解张晏曰:“水,北方,黑,终数六,故以六寸为符,六尺为步。”瓚曰:“水数六,故以六为名。”谯周曰:“步以人足为数,非独秦制然。”索隐管子司马法皆云六尺为步。谯周以为步以人足,非独秦制。又按:礼记王制曰“古者八尺为步”,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,步之尺数亦不同。更名河曰德水,以为水德之始。刚毅戾深,事皆决於法,刻削毋仁恩和义,然後合五德之数。索隐水主阴,阴刑杀,故急法刻削,以合五德之数。於是急法,久者不赦。

    在我们所发现看到、听到的,都与六数有关。如:玉螭秦符六颜霸,玉熏香炉等。

天子驰道标记

    2006年2月15日,在曲阳县小盖都村附近,我们发现了一个神秘的黄土堆(金椎)。土堆高约3米,直径约1.8米,由厚大的黄泥土沙砖垒成。确切位置应该在沙坑的西边,这个土堆原来都是埋在沙层里的,离现在的地平面约1丈多深,随后,我们又在此土堆的东北方向,又发现了2~3个形状一模一样的土堆。这次近距离的接触,使我们想到了秦朝时期嘉峪关的土长城的结构。在土长城中间,也有和盖都村发现的形状类似的土堆,当时只能猜测这是秦朝标记的东西,我们将影视资料呈送有关专家,确认这土堆有可能是秦始皇天子驰道的标记。也就是现在高速公路两旁的路标。《汉书贾山传》曰:“秦为驰道于天下,东穷燕齐,南极吴楚,江湖之上,滨海之观毕至。道广五十步,三丈而树,厚筑其外,隐以金椎,树以青松。

土城墙的发现

    2006年4月16日,我们在小盖都村附近,发现一处土城墙,形状不规则,厚约8米,高约4米。夯实的黄土堆有明显的夯土层和风化痕迹,被参差不齐的石块围着。据当地村民讲,土城墙原有一房之高,所在地“鬼火”很旺,非常“凶”。用此土垫自己宅院时,还发现土城墙里有很多人骨及大青砖《史记》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:“十八年,大兴兵攻赵,……引兵欲攻燕,屯中山。”这几处土城墙遗址所在地,当时属中山国中部。据查阅史料,除了秦屯中山外,历史上曲阳县无其他屯兵记载。

都山行宫遗址

    相传盖都村,赵国修建都城的民夫在此住过,一帮在邯郸建筑赵国池城的能工巧匠,为什么要迁到这儿来居住?肯定是有重要工程所需,那么玉螭秦符六颜霸的出土地是否古建筑的根基呢,至到今天还有4根石柱用在一个路边小桥之下。根据村民对拆除情况的 描述和玉螭秦符六颜霸的定性,深坑所在的位置,有可能是秦始皇屯兵和来往燕赵之间时居住的行宫。     

    盖都山前是行宫,行宫外面有城墙环围。城墙南面是几十里的开阔地,山的西面、北面相隔十余里是万岭群山。东面6华里处是南北通行的秦天子驰道,驰道东面是紧靠横跨百余里的两条河水。此山和渤海湾,东西垂直隔水相望。此地,是万岭群山东入平原之口,水旱两路进击燕国的战略要地之首:这样的环境,在那个年代,秦始皇能舍不留?!

子午拜斗标记

    在古代,北斗七星被认为是极星,指向正北,位于天空中心,在星宿中属紫微垣。古代常以星象变化预测人事吉凶,紫微垣对应的是人间帝王,是帝星所在。所以,极星北斗又被认为是天帝居住的地方。除此之外,在陵墓选址上也与天象有关,陵址的前后左右要有山。以山象征天上的星座,而皇帝的陵则位于星座之间,自然皇帝也置于天宫之上了。

    2007年9月21日,我们和几个村民们又上了此山的西山顶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4个人为雕成的大石柱,后推为子午拜斗的标记。在子午拜斗的正北方约十几米处有个洞口,洞口正北的天空自然就是北斗七星了。这个地方有可能是古人祭拜帝王陵的场所。

    据当地村民老人讲,在解放前,曾有人下过此洞,在洞底6米深处旁,还有一个水池,水池长度约1.2米,当时水池上面有一层人为石板棚着,石板下面就是水,非常清澈透明,水深1米左右。他们用两个水桶往外排水,当水被排到近50桶时,水池里的水深下去一半,经过几分钟后,水深又达到1米左右,反复多次,多次相似。这可能就是魁斗池了。他们接着用改椎划向水池周边时,突然水就神奇地变没了,不知水流向何方。只听到旁边石壁里边的水的“咕噜”声。水池底面又是人为两层的石板。在水池旁边往正东有个成45度角的石洞,进入石洞时有5个人为的石台阶,台阶下面不远处有一个石室,石室面积6米乘3米,周围全是坚硬的、光滑的、人为开凿的石壁。在石室中,有个号称是墓志碑,碑旁边放着一个陶碗,碗中有水,碑上有字,但他们不认识,可能是篆字,只有一字认出,是个“中”字。后我们推测应该是这么几个字:“日午中天”。但后来日久天长,风吹雨打,山顶上的碎石和泥土,把下边的整个洞口都给堵满了。现只到第5石台阶位置。此洞口的位置,在盖都山这是最高峰,顺高峰东望,正好与山顶主殿成为一条线。也就是说洞口、主殿、墨石坡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。

深洞奥谜之物

     2007年,国庆节假日,我们又到了曲阳,了解到一个新情况:几十年以前,在盖都山陵皇殿沟南边入口处,东西两面各竖有4丈多高的将军石把守着山门,从山门通向山峰主殿的人为石台阶现在还隐蔽在碎石下面。当时曾有人在炸石时,炸出一个洞口,在此洞口往里10米处,有一个像茶几那么大的青铜器鼎,青铜器上刻有“戌午宝鼎”四个大字,内壁都是生锈的,有密密麻麻的上千个小篆字。还发现一个直径约4米往下的深洞,在深洞口上有4根大松木棚着,每根松木直径约1.5米左右,深洞四壁光滑,洞深约100米左右,到洞底,洞口可能通往正东了。按照这个推断,此洞正好通向主峰墨石坡。

埋葬在盖都山

    盖都山由远望去,好似由六道大梁架起的一口巨型石棺。墨石坡,即山泉上方一个圆形的山包,位于盖都山西起第三道山梁的中部。山包的顶端覆盖着许多黑色的石块,而周围的山脊都是灰白色的。黑石块似有人工松动的痕迹。山坡中部,一处裸露的断面显示:黑石下面掩藏的巨大的灰褐色石块,大石块之间都用黄泥沙浇灌。

    此山东南方向约6华里处,就是大盖都村和小盖都村。在盖都山只有秦始皇有这个预修陵墓的动机,历史上只有秦始皇在这屯过兵,建有行宫。秦皇19年屯兵中山,当时是他32岁,到他去世时18年间,他什么都可以做成。此山的五沟六梁墨石坡又隐含了秦始皇的五德六制皆尚黑,更符合了《吕氏春秋》节丧一节论述的“凡葬必于高岭之上,以避狐狸之患,水泉之湿”的论理。

明修墓暗筑陵

    秦在没有统一六国之前,编撰了一部《吕氏春秋》,这本书的面世,在秦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指南大典。其中节丧一节,告戒世人:无不亡之人,无不亡之国。葬不可不藏之理,藏比葬更重要的多。

    秦始皇在第五次外巡至平原津而病。后崩在赵国沙丘之宫,平台之中。他出生赵国,年老又死于赵国,自然要葬于本土这是人之常情。秦始皇出生寒苦,一生争强好战,统一六国后,得罪人数之多,那么他死后,自然不会葬在秦国之地。当时,如果整座盖都山设计成皇陵,真是费尽苦心。子午拜斗的工程,洞穴里边的工程,伪装墨石坡的工程。所有动过的石头约有几万余方。施工者多了,山穴里容不下,想短时完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。此工程时间至少在10年以上。所以,我们推断,秦始皇上演了“明修骊山墓,暗筑都山陵”的“骊都之计”。

   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也被迷藏其中,正因为《史记》的问世,才导致了历代人对秦始皇陵的扑朔迷离。